3个月,中年人能通过纠音达到英语母语者的发音水平吗?

3个月,中年人能通过纠音达到
英语母语者的发音水平吗?

——老罗与英语口语的爱恨情仇……

岁月如梭,老罗踏上全球化生存之旅已经10年了,很多人都以为我作为用新媒体运营拿到澳洲PR的188A第一人,又是自己DIY申请到了英国的创新签证,英语水平一定很好,或者起码不会是我的软肋吧!其实我和英语口语的爱恨情仇,绝对是我全球化生存之旅上的一道浓妆艳抹的风景线,赶快围观老罗总结的9个亲历的篇章,一起探讨成年人能否用3个月,通过强化纠音达到英语母语者的口语水平呢?

序幕

闯澳洲前最担心的问题

启程

闯澳洲八年为何根本不需要学英语

不甘

海外生活不会英语的两大瓶颈

裂变

为闯英国只用3个月雅思口语直达6分

邂逅

站在谁的肩膀上
才能让自己的口语发音裂变

纠音

醍醐灌顶般的英语口语发音原理顿悟

秘诀

像学一门乐器一样
学会母语者的十大发音方法

余韵

你到底在不在乎自己说的英语有口音

共享

3个月的纠音强化课程,
让更多人能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发音

序幕:闯澳洲前最担心的问题

记得10年前我家领导首次提出全家一起移民澳洲的想法,被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当时拒绝的理由只有一个——我都40岁了,又不会英语,而且还是1600度的高度近视。就这年龄,就这条件,从主观上讲根本不愿意再冒着眼睛度数再次加深的风险从头开始学英语,更何况我家领导和当时8岁的儿子也都不会英语,全家都不会英语又怎能到澳洲这个英语系国家生存呢?
你说不定会很好奇,老罗你不是初中就读于上海市的市重点行知中学吗?为何不会英语呢?其实老罗读书时根本就不爱学习,所以即使自己身处市重点的学习氛围中,也只考上了个大专。英语嘛,我当时的想法是这辈子又不会出国生活,干嘛要学?所以别人即使是大专也会有个英语四级的标配,而我有自知之明,比如英语四级根本就没去报名。不过还好当时学校有非常贴心的替代方案——大学英语二,我记得是没有听力考试的环节,而且以选择题为主,老罗就这样通过了英语的这一关混到了大学文凭

记得10年前我家领导首次提出全家一起移民澳洲的想法,被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当时拒绝的理由只有一个——我都40岁了,又不会英语,而且还是1600度的高度近视。就这年龄,就这条件,从主观上讲根本不愿意再冒着眼睛度数再次加深的风险从头开始学英语,更何况我家领导和当时8岁的儿子也都不会英语,全家都不会英语又怎能到澳洲这个英语系国家生存呢?
你说不定会很好奇,老罗你不是初中就读于上海市的市重点行知中学吗?为何不会英语呢?其实老罗读书时根本就不爱学习,所以即使自己身处市重点的学习氛围中,也只考上了个大专。英语嘛,我当时的想法是这辈子又不会出国生活,干嘛要学?所以别人即使是大专也会有个英语四级的标配,而我有自知之明,比如英语四级根本就没去报名。不过还好当时学校有非常贴心的替代方案——大学英语二,我记得是没有听力考试的环节,而且以选择题为主,老罗就这样通过了英语的这一关混到了大学文凭

序幕:闯澳洲前最担心的问题

记得10年前我家领导首次提出全家一起移民澳洲的想法,被我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当时拒绝的理由只有一个——我都40岁了,又不会英语,而且还是1600度的高度近视。就这年龄,就这条件,从主观上讲根本不愿意再冒着眼睛度数再次加深的风险从头开始学英语,更何况我家领导和当时8岁的儿子也都不会英语,全家都不会英语又怎能到澳洲这个英语系国家生存呢?
你说不定会很好奇,老罗你不是初中就读于上海市的市重点行知中学吗?为何不会英语呢?其实老罗读书时根本就不爱学习,所以即使自己身处市重点的学习氛围中,也只考上了个大专。英语嘛,我当时的想法是这辈子又不会出国生活,干嘛要学?所以别人即使是大专也会有个英语四级的标配,而我有自知之明,比如英语四级根本就没去报名。不过还好当时学校有非常贴心的替代方案——大学英语二,我记得是没有听力考试的环节,而且以选择题为主,老罗就这样通过了英语的这一关混到了大学文凭

在经过对澳洲的旅游考察后,为了儿子能尽早逃离国内的教育体制,我就马上申请了澳洲的188A签证。2016年11月我们一家三口三张机票三个皮箱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墨尔本后,老罗惊喜的发现,在澳洲生活创业根本就不需要学英语:首先是澳洲的华人比例官方统计是占总人口的5.5%,并且集中在墨尔本、悉尼,但实际居住后感觉华人比例更高。比如在墨尔本华人比例超过30%的Box Hill,你身临其境就会体会到“说好普通话,走遍Box Hill都不怕”的便捷感;其次对老罗的创业而言,澳洲的华人企业更不少,仅仅定位澳洲的本土华人为客户群,就能轻轻松松的完成当时188A转PR所需的每年30万澳币的营业额要求。即使是为澳洲当地的西人企业,例如当地的西人律师事务所,西人诊所提供品牌策划、市场推广和新媒体服务,老罗也不需要花时间学英语,找个在读的留学生作为公司的兼职翻译就行,更何况越来越多的当地西人企业开始注重华人市场并且配备了华人员工。

启程:闯澳洲八年为何根本不需要学英语

不甘:海外生活不会英语的两大瓶颈

老罗在澳洲生活创业了8年不会英语,特别是听又听不懂,说又说不出的感觉到底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困惑呢?其实在海外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层,就像老罗才到墨尔本几年,南半球的好朋友就已经和呆了几十年的北半球的好朋友的数量差不多了。但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海外生活,不会英语也的确会给老罗带来两大瓶颈:
一是事业上的瓶颈,二是内心的瓶颈
如果想让澳洲的事业更上一层楼,除了当地的华人企业,必须还要扩大在当地西人企业中的市场份额。老罗作为企业的掌门人起码要掌握基本的商业社交英语口语才行,否则战术层面的合作没问题,但要想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非常困难。比如老罗在为澳洲凯西市政府提供官方公众号运营服务时,还积极的配合他们的中国战略,在凯西市的地标建筑Bunjil中心举办了中澳商业文化地产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有一次凯西市政府代表团至上海考察,我负责接待,翻译去上厕所期间,我就只能和对方的一把手大眼瞪小眼了:我不会英语,对方不会中文,彼此都感到非常的尴尬。如果我当时会一口流利的口语,这是非常好的促进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另一个瓶颈来自于内心的尴尬,其中主要的压迫感其实来源于小罗——大家都是同一时间来到澳洲,如今他的英语早就成为母语说得比中文还好,而我却依然在原地踏步。很多小事,比如付个账户啥的还经常要小罗当翻译才能搞定。孩子虽然不会多说啥,但老罗总觉得自己在学英语方面没能以身作则,共同进步

对一名闯荡世界连环创业者而言,其实语言并非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2022年成功依靠新媒体运营拿到澳洲PR后的老罗,为了能让已经在澳洲顶尖私校Scotch College读初中的小罗再次接受更好的教育,决定为小罗申请英国顶尖私校的同时,为了更好的陪伴他在英国的成长,自己再去闯闯英国并且申请英国的创新企业家签证(Innovator Founder Visa)。这个签证除了要有能获得移民局指定担保公司担保的创新型商业计划之外,对老罗而言难度最大的是有语言要求。雅思的听说读写每门都不能低于5.5分的水平,特别是口语也必须要求5.5分以上,这对老罗这名哑巴英语而言最具挑战性

裂变:为闯英国只用3个月雅思口语直达6分

老罗2015年申请澳洲188A签证时其实也有雅思4.5分的语言要求,或者可以直接支付额外的英语培训费达到免除英语的要求。老罗又一次有自知之明,毫不犹豫的选择支付几万元的英语培训费。但这次申请英国的创新签证,对雅思5.5分的要求没有替代方案,怎么办?
事实也证明语言在全球化生存之路上并非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老罗只用了不到3个月就让自己的雅思口语稳稳地站在了6分的水平。

老罗2022年1月开始接受口语纠音培训,2022年2月10日第一次考雅思口语就达到5.5分。
2022年3月16日,4月7日的雅思考试,口语已经稳居6分

老罗2022年1月开始接受口语纠音培训,2022年2月10日第一次考雅思口语就达到5.5分。
2022年3月16日,4月7日的雅思考试,口语已经稳居6分

这个方法的秘诀不是靠努力,也不是靠天份,
而是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去邂逅一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口语,特别是发音产生裂变的英语老师。

邂逅:站在谁的肩膀上才能让自己的口语发音裂变

在澳洲生活创业了八年的老罗,也并非没有想过找机会学习口语,特别是提升口语的学习机会。毕竟这个时代英语的阅读、写作完全可以用那么多便捷的翻译工具来完成,唯独听和说,其实是人和人之间重要的情感交流。试想,你和一个老外说话时先掏出个翻译神器,双方的心理距离一下子就会拉开到了千里之外。但无奈的是,老罗在澳洲8年一直没机会遇到最合适的英语老师——虽然教英语者一抓一大把,但由于老罗已在澳洲的口语环境中沉淀过,尽管不会说但能凭感觉马上判断出一个人的口语水平。在海外的华人移民群体中,能把英语口语达到母语者水平,又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华人还真的没遇到过
还好,老罗通过不断的寻找,终于邂逅了一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晓慧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和英语系,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多年经济学,涉猎十种以上外语,涵盖世界主要语族,现为澳洲某著名私校在职注册高中老师。晓慧老师的英语水平早就达到母语者中的优秀水平,在她的教学辅导下,我快速实现了英语水平的裂变——为闯英国只用3个月雅思口语直达6分,更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英语强化纠音,让我有了醍醐灌顶般的发音原理顿悟,站在晓慧老师的肩膀上,我打开了英语口语快速裂变的大门……

纠音:醍醐灌顶般的英语口语发音原理顿悟

老罗四十不惑时踏上全球化生存之旅,在即将来到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时却依然有颗倔强的,不愿轻易服输的心,包括对学英语这件事依然有一颗要么不学,要学就一鸣惊人,开口即让人惊艳的决心。
尽管大家的共识是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3-7岁,一旦错过,8岁后很难再学成母语者的水平。但老罗一直不甘心,难道成年人的学习力会和孩子有天壤之别吗?我不否认孩子学语言的天份,比如模仿和语感,但孩子们未必能说出为何要如此发音的底层逻辑吧;而成年人,特别是学习能力依然强劲的成年人,完全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母语,再去对比、翻译另一种语言,从而把英语口语说得像母语者一样。毕竟中国人和英国人、美国人的发音器官,内部构造都一样,那为何不能像学一门乐器一样去掌握他们的发音原理,从而拥有和他们一样的发音呢?
好在老罗多年的困惑,在邂逅晓慧老师的纠音课程后顿时迎刃而解,并有了醍醐灌顶般的英语口语发音原理的顿悟——老罗记得自己读书时英语老师一上来就教音标,而晓慧老师一上来就让你理解音标背后的发音底层逻辑英语的发音由元音和辅音组成,学习元音的关键是口型,学习辅音的关键是发音部位。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二者的本质区别:元音的发音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阻碍,因此理论上元音可以一直持续发音,而辅音的作用是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类别的阻挡,来完成组成一个个单词的音节。在理解了这些底层逻辑后,晓慧老师就开启了一条像学一门乐器一样学习母语者发音的捷径

秘诀:像学一门乐器一样学会母语者的十大发音方法

目前绝大多数的英语教材与教学方法中,都是把音标作为教学的途径,而晓慧老师独家研发口语特训班,根本不是治标不治本的纠结于发音的表面现象,而是让你像学习一门乐器一样去理解并掌握母语者的发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策划定制的内部教材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短期内形成与母语者发音类似的肌肉记忆,从而水到渠成般的拥有了和母语者的同款发音 

其实英语发音和中文发音相比要简单很多,主要体现在英语的发音和拼写都是趋向于一致的,而中文发音和拼写之间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英文发音时要涉及到的器官比说中文时要复杂的多。比如老罗虽然普通话说的不标准,但即使说话时嘴巴里含颗糖,都不会影响别人对我所说内容的理解;而英语发音则不同,地道的母语者发音时需要众多发音器官,比如嘴唇、牙齿、硬腭、软腭、舌头、咽腔、鼻腔、声带、腹腔这些发音器官之间的联动共舞 

老罗自己在跟随晓慧老师学习纠音的三个月中,体会最深并且完全颠覆了原先自己的发音方法的十个细节如下,小伙伴们看看你的Chinglish发音中招了几项呢

嘴巴没有张开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追求含蓄内敛,比如笑都不能露齿,但英语的发音经常需要把嘴巴张开到位。比如can、bag、gap这些常用单词中的元音发音,不仅需要把嘴巴张大,还需要有下巴往下压的过程,否则你喊人名时一定会让Allen和Ellen感到困惑,到底是在喊谁呢

嘴角没有咧开来

我们说普通话时是不提倡“龇牙咧嘴”的,但英语的很多发音是必须把嘴角咧开才能把这个音发得准确无误。最常见的比如she、see、keep这些单词中的元音,如果没有咧开嘴,很容易和in、six、big这些单词中的元音混淆,不仅会给听者带来困惑,如果涉及beach、sheet这些单词,嘴角没有咧开来,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在说bitch、shit这些脏话呢!

嘴唇没有撅起来

我们在说中文时很少会把嘴唇撅起来,而英语中比如最常见、最高频的单词you,其实大部分华人都没有发音到位,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元音不仅需要把嘴唇撅起来,而且还需要有一个嘴唇拢小收圆的过程。当然这个单词发不准也不会影响别人的理解,但你一开口就能让当地的local知道你不是个native speaker

舌头没有咬起来

英语中有普通话没有的咬舌音,需要发音时轻轻的咬住舌头,其实这个学起来并不难,难的是需要养成习惯。老罗有次参加小罗同学在Scotch College读书时的家长会,在听取local老师汇报时,其它内容都忘了,但记忆犹新的就是那位当地老师的咬舌音非常的明显,发音过程中有个把舌头伸出来并轻轻的用牙齿咬住的过程。如果不咬舌,当地人会误以为你说的think是sink,Bathe是base,thick是sick。当然也会影响别人对你表达的理解,比如I think she is right, 别人会听成I sink she is right; He threw the ball 听成He true the ball。

舌尖没有顶起来

只有像我前面提到的,理解了辅音的功能就是各种形式的“堵”,你才能理解到舌尖必须顶起来,是能说出一口地道英语的必备条件。晓慧老师为了能让大家直观的体会到这个要点,还特地用慢镜头让大家细品施瓦辛格在电影《终结者》系列中的那句经典台词“I will be back!”中,结束will这个单词时施瓦辛格看似非常夸张的舌头顶起来的动作,其实是美国人的一种正常的发音方法而已

牙龈没有舔起来

即使人到中年,再想从0开始学会像母语者那样发音,老罗现在的体会是完全可行的,但是需要最顶尖的口语老师教会你一些发音细节。比如晓慧老师经常告诉纠音班的学生,“舌尖顶起来”是需要知道的第一步,但是具体需要顶到什么位置呢?是不是像我们汉语拼音中的“特”、“的”一样把舌头贴在上牙就行了呢?如果用汉语方式来发音,可能别人能听懂,但永远无法让你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很多辅音的发音细节是需要更高的舌位,高到舌尖紧贴上牙龈而不是去接触上齿,然后形成阻碍后突然离开并让气流冲出口腔
老罗自己在刚练习这个发音细节时,最难受的是感到舔牙龈会很痒,舌头会很累,因为说了40多年的汉语根本不会涉及到这个动作。但只有找到这种感觉才能证明你克服了已经养成多年的母语发音的习惯,开启了把另外一门语言练就成母语的大门

鼻腔没有通起来

说中文时很少需要鼻腔的参与,但英语中有太多的鼻辅音,不仅需要把握好发音部位,还需要让气流从鼻孔中流出,同时声带振动发音才能让meat、neat、nice这些鼻辅音开头的单词发音准确。
70后的老罗这代人,当年学习英语主要还是以语法、阅读、写作这些能满足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的考试内容为主,很少去说口语。我记得读书时我说英语是根本不需要鼻腔的参与,也没有人关注过这个问题。但上了晓慧老师的纠音课后才理解到鼻腔的参与也是说一口地道英语的必备条件。如果你说了一段英语都还没有气流从鼻腔中流出的感觉,那即使不用去听你的发音,也能证明你的发音不地道啦!

舌根没有提起来

随着老罗口语的不断提升,老罗的听力也同步的“水涨船高”。一个人的英语口语水平如何,老罗的耳朵已经拥有了敏锐的识别度。比如像long、wing这些单词结尾的鼻辅音,不仅需要把鼻腔通起来,而且还需要把舌根也提起来,以达到软腭下垂,舌后根上抬贴住软腭以堵住口腔通道的目的。举个形象的比喻,有点像感冒时鼻子不通气,想吐口痰但又瞬间被堵在喉咙口的那种感觉。
你肯定会说,有那么夸张吗?其实这正是母语者的正常发音的方法而已,而且这个习惯是高频出现的,比如一说进行时态就会用到。还是举例说明:The singer sang us a song yesterday and she is singing now,说这句话时舌根需要提起来几次呢?不是四次而是五次噢!千位别忘了所有的进行时态的ing,发音时不仅需要鼻腔通起来,还要舌根提起来啦!

唇齿没有磨起来

英语中的辅音,前面提到了其功能就是各种各样的“堵”!除了通过鼻音这类,还经常需要通过嘴唇和牙齿的摩擦来完成。比如fast、vast这两个单词,老罗已经形成了发音的肌肉记忆,会无意识的先用上齿轻轻的咬住下嘴唇,然后伴随着一股气流由唇齿之间的缝隙中冲出,通过唇齿之间的磨擦来完成。这个动作看似很难,其实只需要掌握要领后再结合晓慧老师的定制教材,反复练习几天后就能马上形成有意识的肌肉记忆,然后再持续练习几周后就能像母语者一样形成无意识的肌肉记忆了

口型没有变起来

学习元音的关键是口型,学习辅音的关键是发音部位,而口型的关键对双元音而言就是必须变起来。从前一个单元音到后一个单元音不仅要有丝滑的过度,口型也必须随之而变,而老罗之前经常干脆直接把双元音的后一个元音给省略了。其实native speaker对双元音的前后二个音都是平等对待,绝对不会省略后者,甚至在一些情绪表达时还会把第二个元音重读。比如澳洲local 孩子在撒娇时说No,常常会把后面的那个“乌”的 元音故意说得很夸张

嘴巴没有张开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追求含蓄内敛,比如笑都不能露齿,但英语的发音经常需要把嘴巴张开到位。比如can、bag、gap这些常用单词中的元音发音,不仅需要把嘴巴张大,还需要有下巴往下压的过程,否则你喊人名时一定会让Allen和Ellen感到困惑,到底是在喊谁呢

舌头没有咬起来

英语中有普通话没有的咬舌音,需要发音时轻轻的咬住舌头,其实这个学起来并不难,难的是需要养成习惯。老罗有次参加小罗同学在Scotch College读书时的家长会,在听取local老师汇报时,其它内容都忘了,但记忆犹新的就是那位当地老师的咬舌音非常的明显,发音过程中有个把舌头伸出来并轻轻的用牙齿咬住的过程。如果不咬舌,当地人会误以为你说的think是sink,Bathe是base,thick是sick。当然也会影响别人对你表达的理解,比如I think she is right, 别人会听成I sink she is right; He threw the ball 听成He true the ball。

鼻腔没有通起来

说中文时很少需要鼻腔的参与,但英语中有太多的鼻辅音,不仅需要把握好发音部位,还需要让气流从鼻孔中流出,同时声带振动发音才能让meat、neat、nice这些鼻辅音开头的单词发音准确。
70后的老罗这代人,当年学习英语主要还是以语法、阅读、写作这些能满足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的考试内容为主,很少去说口语。我记得读书时我说英语是根本不需要鼻腔的参与,也没有人关注过这个问题。但上了晓慧老师的纠音课后才理解到鼻腔的参与也是说一口地道英语的必备条件。如果你说了一段英语都还没有气流从鼻腔中流出的感觉,那即使不用去听你的发音,也能证明你的发音不地道啦!

唇齿没有磨起来

英语中的辅音,前面提到了其功能就是各种各样的“堵”!除了通过鼻音这类,还经常需要通过嘴唇和牙齿的摩擦来完成。比如fast、vast这两个单词,老罗已经形成了发音的肌肉记忆,会无意识的先用上齿轻轻的咬住下嘴唇,然后伴随着一股气流由唇齿之间的缝隙中冲出,通过唇齿之间的磨擦来完成。这个动作看似很难,其实只需要掌握要领后再结合晓慧老师的定制教材,反复练习几天后就能马上形成有意识的肌肉记忆,然后再持续练习几周后就能像母语者一样形成无意识的肌肉记忆了

嘴角没有咧开来

我们说普通话时是不提倡“龇牙咧嘴”的,但英语的很多发音是必须把嘴角咧开才能把这个音发得准确无误。最常见的比如she、see、keep这些单词中的元音,如果没有咧开嘴,很容易和in、six、big这些单词中的元音混淆,不仅会给听者带来困惑,如果涉及beach、sheet这些单词,嘴角没有咧开来,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在说bitch、shit这些脏话呢!

舌尖没有顶起来

只有像我前面提到的,理解了辅音的功能就是各种形式的“堵”,你才能理解到舌尖必须顶起来,是能说出一口地道英语的必备条件。晓慧老师为了能让大家直观的体会到这个要点,还特地用慢镜头让大家细品施瓦辛格在电影《终结者》系列中的那句经典台词“I will be back!”中,结束will这个单词时施瓦辛格看似非常夸张的舌头顶起来的动作,其实是美国人的一种正常的发音方法而已

舌根没有提起来

随着老罗口语的不断提升,老罗的听力也同步的“水涨船高”。一个人的英语口语水平如何,老罗的耳朵已经拥有了敏锐的识别度。比如像long、wing这些单词结尾的鼻辅音,不仅需要把鼻腔通起来,而且还需要把舌根也提起来,以达到软腭下垂,舌后根上抬贴住软腭以堵住口腔通道的目的。举个形象的比喻,有点像感冒时鼻子不通气,想吐口痰但又瞬间被堵在喉咙口的那种感觉。
你肯定会说,有那么夸张吗?其实这正是母语者的正常发音的方法而已,而且这个习惯是高频出现的,比如一说进行时态就会用到。还是举例说明:The singer sang us a song yesterday and she is singing now,说这句话时舌根需要提起来几次呢?不是四次而是五次噢!千位别忘了所有的进行时态的ing,发音时不仅需要鼻腔通起来,还要舌根提起来啦!

嘴唇没有撅起来

我们在说中文时很少会把嘴唇撅起来,而英语中比如最常见、最高频的单词you,其实大部分华人都没有发音到位,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元音不仅需要把嘴唇撅起来,而且还需要有一个嘴唇拢小收圆的过程。当然这个单词发不准也不会影响别人的理解,但你一开口就能让当地的local知道你不是个native speaker

牙龈没有舔起来

即使人到中年,再想从0开始学会像母语者那样发音,老罗现在的体会是完全可行的,但是需要最顶尖的口语老师教会你一些发音细节。比如晓慧老师经常告诉纠音班的学生,“舌尖顶起来”是需要知道的第一步,但是具体需要顶到什么位置呢?是不是像我们汉语拼音中的“特”、“的”一样把舌头贴在上牙就行了呢?如果用汉语方式来发音,可能别人能听懂,但永远无法让你说出一口地道的英语。很多辅音的发音细节是需要更高的舌位,高到舌尖紧贴上牙龈而不是去接触上齿,然后形成阻碍后突然离开并让气流冲出口腔
老罗自己在刚练习这个发音细节时,最难受的是感到舔牙龈会很痒,舌头会很累,因为说了40多年的汉语根本不会涉及到这个动作。但只有找到这种感觉才能证明你克服了已经养成多年的母语发音的习惯,开启了把另外一门语言练就成母语的大门

口型没有变起来

学习元音的关键是口型,学习辅音的关键是发音部位,而口型的关键对双元音而言就是必须变起来。从前一个单元音到后一个单元音不仅要有丝滑的过度,口型也必须随之而变,而老罗之前经常干脆直接把双元音的后一个元音给省略了。其实native speaker对双元音的前后二个音都是平等对待,绝对不会省略后者,甚至在一些情绪表达时还会把第二个元音重读。比如澳洲local 孩子在撒娇时说No,常常会把后面的那个“乌”的 元音故意说得很夸张

余韵:你到底在不在乎自己说的英语有口音

如果你对今天的主题感兴趣能一直看到这里,那说明你心中也许同样藏着一个灵魂拷问——到底要不要在乎自己说的英语有口音?

经常会有朋友对老罗说,有点口音其实无所谓,只要不影响理解,能有效沟通就行。我也明白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早已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大家都能习惯并接受各种各样的口音。比如除了我们华人的Chinglish,印度口音也早已成为一道风景线,特别是英联邦国家的很多企业的客服电话,一打通往往都是一股浓浓的咖喱味的印度口音

但老罗还是非常在意口音的问题,比如我就非常不习惯,也听不懂印度口音,但又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老外更能听懂并接受印度口音。已经涉猎十种以上外语的晓慧老师,在英语纠音提升班中,曾经从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底层逻辑出发,分析过这一现象,让人瞬间秒懂其中的原因,这里我就不再去分享晓慧老师的知识产权啦!当然老罗没有双重标准,也非常在乎自己的英语有口音,所以我要么就不说英语,必要时要么就请翻译,要么就从0开始花三个月,让自己一开口就拥有和母语者一样的发音

如果你和老罗有相同的想法,赶快围观老罗作为课代表,
从2022年初就开始和晓慧老师共同策划,并已将课程反复迭代并且深受澳洲企业家们追捧的“英语口语纠音特训营”。

如果你和老罗有相同的想法,赶快围观老罗作为课代表,从2022年初就开始和晓慧老师共同策划,并已将课程反复迭代并且深受澳洲企业家们追捧的“英语口语纠音特训营”。

共享:3个月的纠音强化课程,让更多人能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发音

老罗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雅思5.5分从而满足申请英国创新签证的条件,在2022年初就通过自己的各种人脉,寻找最优秀的英语老师。最终有幸邂逅晓慧老师后,不仅通过3个月业余时间的强化培训就迅速达标,自己的口语也从0开始快速的突破到6分之上的水平 

为了能让身边更多的朋友,特别是身边的澳洲企业家朋友也有机会享有晓慧老师一对一的口语纠音培训,老罗作为课代表和晓慧老师共同推出了“澳洲企业家英语沙龙·口语纠音特训营”,并根据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的每月特训营的教学反馈,不断的迭代教材与教学方法,让更多的海外华人能像母语者一样迅速的开口发音。

为了确保特训营的每个学员都能充分得到晓慧老师的一对一纠音及反复练习指导,特训营采用6人小班线上教学,教学的四大特色更是让0基础的学员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母语者的同款发音。

特色一:学习目的

通过对英语口语发音原理与底层逻辑的理解,像学一门乐器一样学会母语者的发音方法。

比如我们华人开口发音最需要做到的嘴巴张开来,嘴角咧开来,嘴唇撅起来,舌头咬起来,舌尖顶起来,牙龈舔起来,鼻腔通起来,舌根提起来,唇齿磨起来,口型变起来……通过学习模仿母语者发音时的这些部位的联动共舞,水到渠成般的自然拥有母语者的同款发音。

特色二:定制教材

特训营的定制教材,是老罗在晓慧老师的原创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根据自己和其他学员的用户体验和学习反馈优化迭代而成。

基础班以元音和辅音的纠音为主,通过对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征、关键参考单词、发音对比、在句中的发音、拓展练习等,迅速的掌握母语者最基本的发音方法;提升班以母语者的发音规律与技巧为主,比如连读、爆破、突变;母语思维班以晓慧老师独有的语法三板斧为底层逻辑,让学员们能自然而然的用母语者的思维来随心所欲的用英语表达自我。

特色三:英汉对比

成年人尽管已经无法像孩子一样凭借语感快速的掌握母语者的发音方法,但完全可以通过英汉对比来快速的帮助自己理解。

当然千万别误解是用备注拼音的方法来学英语,因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但晓慧老师认为完全可以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来学习纠音:汉语发音作为英语发音的“错误典型”,一旦你发的像汉语的发音了,就是确定的发错了。比如she,six中的元音,一旦你感觉自己读成了汉语中的“衣”,那就完全读错了。she的元音发音需要咧开嘴,发音部位靠近口腔前部,是个前元音;而衣服的衣,发音部位在口腔的中部。six中的元音也并非是she元音的缩短版,而是类似于我们军训时的喊口号,一二一中的一那样短促有力。

特色四:纠音关键

老罗已经作为纠音班的课代表上了十多期不同学员组成的纠音特训营,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切实的体会到纠音的关键在于走出过分依赖音标的误区,并且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纠音关键词和拼音的字体对比法。

同时没有彻底掌握正确的发音前不需要通过大量的死记硬背单词来练习发音——因为如果火车开错了方向,只会离目的地渐行渐远。没有完全纠正自己的发音就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单词,最终还是需要花几倍的时间再去纠正这些单词的发音。因此即使是完整的三个月的纠音基础班,提升班和母语思维班,所有原创的教材只聚焦在300到500个我们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词,并会让每个学员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纠音关键词。比如在上纠音课时,某个单词中的元音发的非常准确,那就可以把这个单词作为成功的纠音关键词,其它所有含有这个元音的单词发音都可以向它靠拢;又如一个单词的辅音发音非常明显的受到母语拼音的影响,就可以把这个单词作为错误的纠音关键词,一旦有其它单词中相同的辅音发音和它相似,那就证明这个音没有发准,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时刻提醒自己去掌握母语者正确发这个音的干扰。

特色一:学习目的

通过对英语口语发音原理与底层逻辑的理解,像学一门乐器一样学会母语者的发音方法。比如我们华人开口发音最需要做到的嘴巴张开来,嘴角咧开来,嘴唇撅起来,舌头咬起来,舌尖顶起来,牙龈舔起来,鼻腔通起来,舌根提起来,唇齿磨起来,口型变起来……通过学习模仿母语者发音时的这些部位的联动共舞,水到渠成般的自然拥有母语者的同款发音。

特色二:定制教材

特训营的定制教材,是老罗在晓慧老师的原创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根据自己和其他学员的用户体验和学习反馈优化迭代而成。基础班以元音和辅音的纠音为主,通过对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征、关键参考单词、发音对比、在句中的发音、拓展练习等,迅速的掌握母语者最基本的发音方法;提升班以母语者的发音规律与技巧为主,比如连读、爆破、突变;母语思维班以晓慧老师独有的语法三板斧为底层逻辑,让学员们能自然而然的用母语者的思维来随心所欲的用英语表达自我。

特色三:英汉对比

成年人尽管已经无法像孩子一样凭借语感快速的掌握母语者的发音方法,但完全可以通过英汉对比来快速的帮助自己理解。当然千万别误解是用备注拼音的方法来学英语,因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但晓慧老师认为完全可以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来学习纠音:汉语发音作为英语发音的“错误典型”,一旦你发的像汉语的发音了,就是确定的发错了。比如she,six中的元音,一旦你感觉自己读成了汉语中的“衣”,那就完全读错了。she的元音发音需要咧开嘴,发音部位靠近口腔前部,是个前元音;而衣服的衣,发音部位在口腔的中部。six中的元音也并非是she元音的缩短版,而是类似于我们军训时的喊口号,一二一中的一那样短促有力。

特色四:纠音关键

老罗已经作为纠音班的课代表上了十多期不同学员组成的纠音特训营,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切实的体会到纠音的关键在于走出过分依赖音标的误区,并且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纠音关键词和拼音的字体对比法。同时没有彻底掌握正确的发音前不需要通过大量的死记硬背单词来练习发音——因为如果火车开错了方向,只会离目的地渐行渐远。没有完全纠正自己的发音就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单词,最终还是需要花几倍的时间再去纠正这些单词的发音。因此即使是完整的三个月的纠音基础班,提升班和母语思维班,所有原创的教材只聚焦在300到500个我们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词,并会让每个学员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纠音关键词。比如在上纠音课时,某个单词中的元音发的非常准确,那就可以把这个单词作为成功的纠音关键词,其它所有含有这个元音的单词发音都可以向它靠拢;又如一个单词的辅音发音非常明显的受到母语拼音的影响,就可以把这个单词作为错误的纠音关键词,一旦有其它单词中相同的辅音发音和它相似,那就证明这个音没有发准,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时刻提醒自己去掌握母语者正确发这个音的干扰。

看到这里赶快回答大家心中迫不及待的问题——通常需要上多久的纠音班,才能拥有与母语者同款的口语发音呢?

老罗以自己和已经从纠音班毕业的学员为例,通常稍微有点英语基础的学员,经过每周三堂课,再加每天一到二个小时结合晓慧老师的音频练习定制教材,在三个月内就能让自己的英语发音脱胎换骨并无限接近母语者。
当然如果你在三个月内还想让自己的词汇量也再上一个台阶,那就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再追加额外的学习投入

最后再帮大家划个重点谋个福利,老罗之所以把“英语口语纠音特训营”作为SMArt Gen的认知技能导航中首个推出的重磅课程,就是想让更多的海外华人,特别是在英国的陪读父母们,也能通过三个月的练习和老罗一样充分自信的说出一口流利并能达到或者起码接近母语者的英语。

具体的课程即将推出,想要详细了解的小伙伴们
可以提前预约老罗咨询。